楔子

—京都

「第一次踏上京都,與其說『終於來了』,感覺更像:『我回來了。』」這是身為台南人的她說的。

2013 年,第一次到京都。出發之前,京都對於我們來說,如同巴黎、希臘、西雅圖、首爾,是地圖上的觀光景點。但是真正來到京都後,實際的感受卻如她所說,更偏像「我回來了」。除了語言不同以外,第一時間居然沒有太多需要適應的,京都跟台南一樣,都是與歷史共存的城市,充滿了老屋、代代相傳的老舖、緩慢優游的步伐。

比起很多人,我們的京都來的不算早;但起步晚,啟蒙的感覺卻更深,也更強烈。

畢竟是「第一次的京都」,我們一路上走訪了很多地方,但未必是旅遊書上介紹的玩法。比方說,只待在京都,而且選定住在四条通上的八阪神社旁。每天早上從房間看出去,就可以看到花見小路通這條小路,無論是清晨的、夜晚的、人多的、人少的,天亮從鴨川的一岸漫步到另一岸,再隨著夕陽,回到原岸。

人在異地,沒有代步工具,不再有機車或者汽車,加上只選定小範圍的旅行區域,每天的行程幾乎都是用走的。旅行,讓人身體力行地,用雙腳到心中想要去的地方。

每一個景點、店鋪、甚至吃哪一間餐館的飯,都要用如同考古挖掘般的雙腳踩踏出來,身體也親自記憶著這個城市的DNA:棋盤狀的街道、固定八點開店的老爺爺、河川旁的那棵斜柳樹、市場裡的味道、跟著京都人一起吃的居酒屋。

沒有大地闖關式的來去匆匆把名勝串在一起,取而代之的,是更加一步一步,細細地認識一座城市的面貌;每一次旅行,都只能帶回地圖中極小一塊的回憶;但這一點點味道,卻如同湯豆腐的餘韻,讓人一而再,再而三地回味。

這是我們在京都走出來的序曲。

—台南

「台南,最有活力的『古都』。」第一次來到台南的人,可能會這樣想。

說到台南,第一印象會想到什麼:一年四季都是夏天、美食小吃的集散地、很多圓環、紅燈右轉是馬路上不明說的潛規則。

台南是個不失古味卻又活力四射的城市,她的適合旅行,不在於整齊劃一的街道、不在良好通暢的道路設計、不在安靜禮貌的人文風景;當然,她是處處充滿歷史的城市,從圓環輻射狀的街道,即使車水馬龍也總不變更的紅牆磚瓦,因為一幢幢的古蹟、老房子、老舖,使得這個城市是有資格「老的」;然而偏偏這塊土地的人們又充滿活力,在隨興中帶著溫暖。使得這樣的老城市中,一直不斷地有新的、下一代的生命力延伸出來。

最佳的台南式旅行跟京都一樣,不適合大範圍的移動,最好每一次旅行都只去幾個點,比方說:如果不知道哪一家牛肉湯才是最道地的,就這一次喝看看這條街,下一次喝喝看那條巷弄的;因為對於台南人來說,道不道地沒有一套標準流程,一樣新鮮的溫體牛肉,但每個家裏都有祖傳的特別配方,只有歷史夠悠久的古都,才能延伸出這麼多不對外人言說的秘密。

這些門外、門內的風景,是一座城市迷人的元素。對於住在台南的人們來說,從小就養成了各家風貌不同的雅量與眼光,即使比較,也帶著風雅的趣味更勝於輸贏的計較。誠如作家所說,無論是作夢或幹活的,台南都是適合的。

這是住在台南的我們的日常。

—花見小路

「一條連結台南與京都的路。」

日本的京都、台灣的台南,兩者都是古都。

當然,在台南尋找京都的影子是找不著的;正如,在京都尋找台南的氣味,也是找不著的。

兩個城市之所以相像,不一定是外觀上的雷同;相反的,更可能是骨子裡那股隱隱說不出的勁道,那是歷史堆積出的闊綽與大手,是文化的美好、豐盛、流奶與蜜之地,也是血液裡一脈相承的氣定神閒。兩個古都恰好位於時間大河的沖積口,自然孕育出濃厚的文化底蘊與人情滋味。

台南的我們,京都的他們;如何交織出兩個城市裡共同的音韻?我們從最拿手,也是最基本的「旅行的腳步」著手。

於是,花見小路這條路,便開始了第一步。

花見小路.手製鞋 hanamikoji